File:寄居蟹的身體構造.jpg

页面内容不支持其他语言。
這個文件來自維基共享資源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原始文件(1,500 × 1,042像素,文件大小:222 KB,MIME类型:image/jpeg


摘要

描述
中文(繁體):陸寄居蟹身體構造
日期
来源 自己的作品
作者 尤瑞煌

许可协议

我,本作品著作权人,特此采用以下许可协议发表本作品:
w:zh:知识共享
署名 相同方式共享
本文件采用知识共享署名-相同方式共享 4.0 国际许可协议授权。
您可以自由地:
  • 共享 – 复制、发行并传播本作品
  • 修改 – 改编作品
惟须遵守下列条件:
  • 署名 – 您必须对作品进行署名,提供授权条款的链接,并说明是否对原始内容进行了更改。您可以用任何合理的方式来署名,但不得以任何方式表明许可人认可您或您的使用。
  • 相同方式共享 – 如果您再混合、转换或者基于本作品进行创作,您必须以与原先许可协议相同或相兼容的许可协议分发您贡献的作品。


(1)第二觸角:主要功能是觸覺,經常在走動的時候上下左右掃動,可輔助夜間視力,加強在夜間對空間的辨別。也在發生衝突時對敵方掃動觸角威嚇對方,亦有挑釁及嚇阻之功用。
(2)第一觸角:主要功能是嗅覺,食物及水的所在地都可以透過第二觸角來辨別精確位置,對濕氣尤為敏感。
(3)大螯:左螯,屬第一胸足,主要功能是封住殼口、攀爬時加強對身體的固定、覓食時對食物的控制及夾取、抵禦競爭者及天敵,力量極大,緊張時夾住的物體不會輕易放開。
(4)小螯:右螯,屬第一胸足,明顯比大螯小,可動指及第三關節處中間會有細毛,主要功能是撕碎食物送往口中、攀爬時加強對身體的固定、抵禦競爭者及天敵,在緊張時會輔助撕碎大螯所夾住之物體。
(5)第二胸足:較第三胸足細且短,末節為圓筒狀,主要功能為爬行,攀爬及跨越時,末節關節擁有極大力量可抱住、勾住物體,也可加強對食物夾取的控制。
(6)第三胸足:較第二胸足粗且長,末節為片狀,主要功能為爬行,攀爬及跨越時,末節關節擁有極大力量可抱住、勾住物體,也可加強對食物夾取的控制,左側胸足則有封住殼口抵禦外敵之功用。
(7)第四胸足:固定肢,短且小,藏於殼內不容易看見,唯有翻身時可以短露出,主要功能是幫助寄居蟹行走時對貝殼的支撐及固定身軀在殼內的位置,也可將排出的糞便清出貝殼外或整理後甲內部的鰓。
(8)第五胸足:固定肢,短且小,位於胸部及尾部的中間的腰節,藏於殼內不容易看見,唯有翻身時可以短露出,主要功能是幫助寄居蟹行走時對貝殼的支撐及固定身軀在殼內的位置,也可將排出的糞便以遞傳至第四胸足的方式清出貝殼外或整理腹部表皮清潔,母蟹則另外可以整理腹部抱卵肢上面的蟹卵。
(9)眼睛:複眼,可左右移動改變視野,視力佳,可在數公尺外看見移動的物體,受損時也可透過蛻皮再生。
(10)前甲:形狀稍稍隆起,體型越大的寄居蟹則前甲越長,質地堅硬,末端為全身甲殼的最後硬質部分,上方可托住貝殼。
(11)後甲:形狀為倒心型,左右內側有鰓室,質地柔軟可被第五胸足掀起,不常看見,除非寄居蟹所居住為非螺殼之物體或是螺殼太小才有可能外露,因此處內部是寄居蟹的主要呼吸系統,也是最為需要保濕的部分。
(12)水袋:腹部上方左右兩側各有一個水袋,主要功能為儲存水分,蛻皮時可供給水分幫忙撐大新皮,增加成長幅度。
(13)腹部:膜質化的表皮,沒有外殼,包裹著大部分的內臟,質地柔軟內有肌肉可捲於殼內,表皮上有四節退化的關節,母蟹則會在腹部上退化的第二、三、四關節左側長出三對抱卵肢,公蟹則無。
(14)尾節:主要功能為勾住貝殼螺軸以防被拉出,形狀如蝦類尾扇,有五片,其中間尾扇下為肛門,多在遇到同類搶殼時可發出唧唧唧唧之聲音以示警告。

说明

添加一行文字以描述该文件所表现的内容

此文件中描述的项目

描繪內容

文件历史

点击某个日期/时间查看对应时刻的文件。

日期/时间缩⁠略⁠图大小用户备注
当前2018年10月6日 (六) 19:332018年10月6日 (六) 19:33版本的缩略图1,500 × 1,042(222 KB)尤瑞煌User created page with UploadWizard

以下页面使用本文件:

全域文件用途

以下其他wiki使用此文件:

元数据